很多人认识梧州,从龟苓膏开始,但来到这里,会被一碗粉带偏了。
梧州是座“粉”城,你的旅行计划可能会被打乱,因为逐渐发现原来吃才是重点。
大街小巷,最多的就是各种粉店,仅为医肚,随便找一间坐进去,味道都不错,不常吃粉的我,开始想念下次的味道了。
广西的粉店大多以一两、二两、三两来区分分量,相当于平时的小中大份,初看会一脸懵,度量下自己的食量,我是几两呵?
半边价目表上写着加各种料:腐竹、青菜、煎蛋卤蛋……开开心心加了几样,当我端着堆得像装供果似的碗小心翼翼回到座位上,周围人的眼光分明在说:这人多久没吃粉了?
南方人嗜吃粉,米粉无疑是广西的头号美食。
几年前,对广西映象无论怎样多变,总有一碗桂林米粉,很多人也在自己的城市里吃过,而当你到广西吃上一碗,可能会叹一声,原来那么多年吃的都是山寨版。
而近年来网红螺蛳粉迅速蹿红,起初,人们对这个飘着一层红油,还带点螺蛳腥味的食物,有点敬而远之,而今它已俘获了南北很多人的胃,人们也甚少再问“螺蛳在哪里?”
柳州螺蛳粉店开遍全广西,有与“前辈”桂林米粉平分秋色的态势,梧州的螺蛳粉店也相当多,住地楼下一条不过三五百米长的街上见到的螺蛳粉招牌近10个,且都人气都很旺。
任何汤粉的汤头都是重头戏,螺蛳粉的汤头除了将小螺蛳加料爆炒之后,还要加入十几种香料和辣椒一起熬煮,每家熬制的汤头都有不同,咸、鲜、甜度也有区别。
螺蛳粉还是配料最多的米粉,一般标配有油炸腐竹、油炸花生米、酸笋、青菜,柳州人说在他们当地,还有木耳、*花菜、萝卜干等近十种配料,满满地盖住碗口,完全不见粉的踪影。
除了传统老店,也不乏抓住商机的新派螺蛳粉店,变化出了炒螺蛳粉、砂锅螺蛳粉等等花样。
见我几餐都吃螺蛳粉,且吃得不亦乐乎,客栈老板幽幽地来一句:来梧州要吃上汤河粉。
味通两广的梧州特色便在这碗上汤粉中凸显出来,梧州本地的牛腩粉、腐竹粉、扣肉粉、叉烧粉……汤头用鸡骨和猪骨熬制,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,汤头比螺蛳粉更讲究些。
遍布大街小巷的梧州河粉店,很多都不起眼,甚至招牌看上去有些随意,桌凳简陋,但往往未到饭点已经排起长龙,甚至食客将碗置于小凳上就开始大口嗦粉,而这些小店往往也经营了十年以上,能牢牢抓住人们的胃,都有一手绝活。
粉本身也是独到之处,梧州本地的粉是扁的,薄薄地呈半透明,放入汤中极易吸味,比起圆形的粉,口感也更软,高汤伴着米香,滋溜一口下肚,好不畅快。
而且料头十足,粉用小钢盆装,铺上炸得香脆的腐竹,是梧州汤粉的标配,牛腩粉的牛腩分量已让人意外,而当一碗扣肉粉放到面前时,让你怀疑主角是粉呢,还是那大得盖住三分一碗面的扣肉?
此外,南宁的老友粉也在梧州被改良得更适合外地游客的口味。
所有粉中,老友粉的名字最亲切,但流行程度却不如桂林米粉和螺蛳粉,集香、辣、酸、鲜于一身,酸笋和豆豉带来的浓烈常让北方客人敬而远之,可谓有的人掩鼻,有的人爱极。
而这碗浓郁火辣在梧州变得婉约了。
南宁的老友粉以酸辣为主,配料中酸笋、辣椒、蒜蓉和豉油的分量较多,汤色较红,酣畅淋漓的一碗粉下肚,往往也额头冒汗,身上或多或少都弥留点老友粉“挂念”的味道。
而梧州老友粉汤色偏*,既有南宁的酸辣,又有上汤粉的鲜甜,更像桂、粤两地口味的融合。
梧州的窝粉也是一个特色, 次看到菜单上的“窝粉”两字是一头雾水的,窝是什么东东?
窝粉除了上汤和扁粉之外,配菜和南宁老友粉很相似,都有豆豉、酸笋做配料,再加上新鲜的猪肉、牛肉、鸡杂等,一起开锅窝煮,做法有点类似云南的“小锅米线”,区别于其它汤粉先将粉烫熟,再浇上汤头的做法。
当然,梧州也将粤式肠粉改良出了自己的特色,论条售卖的肠粉,酱料口感丰富,有的还会淋上特制的高汤。
配料更为精彩,有酸萝卜丝、芝麻和各色辣椒圈,有的还加上紫苏、香菜、酸菜、还有生蒜蓉! 口觉得冲,但与肠粉和配料一起入口,在米香的调和之下,竟有种异域的惊喜口感。
梧州,美食众多,但遍布小街小巷的米粉店 是一大特色,不但是当地人解决一日三餐的好去处,也是旅行者探索梧州风物的极好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