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最近和广东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,先是在顺德呆了6天,紧接着又在香港呆了7天。这很拉仇恨,我知道。
前几次去香港我都会拼命做美食攻略,然后一家一家店去吃,如果没记错,我已经写过两次香港的美食了。但这次不同,我什么攻略都没做,还是和在顺德一样,看心情吃,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,重复率极低。接下来这份榜单只是按我自己的体验给大家一个参考,看看就好。
甘牌烧鹅
个人推荐理由:不用花很多钱就能吃到的米其林一星
店里的烧鹅是分上半身和下半身来卖的,想尝味道又怕胖的,可以点精瘦的上半身,肉食爱好者,那必须点下半身了,因为有肥美的大鹅腿。作为招牌中的招牌,烧鹅色泽油亮,肉质非常非常嫩,连酸梅酱都很好吃。
全是瘦肉的蜜汁叉烧,本来想点店里排第二的肥炉叉烧,服务员问我想吃肥的叉烧还是瘦的,我说瘦的,他就推荐了蜜汁叉烧。
果然很瘦,但是肉一点都不柴,不要担心它会塞牙。
口感很奇怪的太子捞面,是那种很干燥的面条,重点是这也太清淡了,连盐都没放吗?
小tips:一定要避开饭点!一定要避开!不然排队会排到你怀疑人生。
九记牛腩
个人推荐理由:牛筋竟然都能被他们炖出了布丁的口感
这是一家很老牌很老牌的网红店了,凡是点开任意一篇香港美食攻略都能看到它的大名,还有各路香港明星为它背书,想不红都难。正好在中环逛街,那就尝尝呗,反正当时店里人不多。我点的是排名最靠前的咖喱牛筋腩伊面,面条的口感有点硬硬的,就像是刚泡开水没一会儿的方便面,亮点是牛筋,我是很少吃这玩意儿的,嫌累,本来想挑出所有牛筋给小伙伴,然后我抱着“来都来了”的心情试了一小口,马上就不想分享了,这哪是牛筋?这是果冻吧!就算它没有名气,冲着这个牛筋和面条,我都会再去。
清汤牛腩面,说是说清汤,其实口味一点都不清,不然你当那些炖到烂爆了的牛腩是摆设吗?牛腩汤很香很鲜的,年代音乐秀前任主持人李奕諠吃的连汤都不剩,我还以为她在店里顺手把自己的碗给洗了。
小tips:只收港币现金。
爆丼屋
个人推荐理由:海胆控的天堂
其实这家店最招牌的是爆盛慢烧牛肉丼,偏偏我去年在广州吃到了号称是那一带最好吃的牛肉丼,结果牛肉就和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,又长又咬不烂,所以我对牛肉丼有了很大的阴影。这次就点了一个三色海胆丼,其中一种海胆是经过炙烤的,中间还有一个溏心蛋,反正是海胆控的天堂就对了,新鲜的海胆吃到爽
其实点睛之笔是这盒小东西,里面混合了芝麻、紫菜碎片和炒肉松。
是这样的,不管是三文鱼丼还是海胆丼,都是盖在米饭上面,这个米饭据说是来自日本北海道的大米,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,但吃到嘴里确实能感觉到是好东西。不过,吃多了海胆和三文鱼拌饭多腻啊对不对,这时候就需要小盒子出马了,把盒子里的这些配料往米饭上一撒,(李佳琦附体)OHMYGOD!吃它!吃它!吃它!
小tips:1、避开饭点!2、碗没有照片里的这么大,但两个人能吃饱。
极尚大喜屋(日料自助)
个人推荐理由:不到三百港币就能让你扶墙进扶墙出
能找到这个地方也是蛮佩服我记几的,纯粹是因为离酒店近。别看门头小,里面空间可是深不可测呢!而且大部分都是香港本地的年轻小情侣,看来是个约会胜地。
菜单很有意思,是这种活页的小本子,很厚。
里面是按照26个字母来分区,种类不一样,每种都印制了很多页,加单超级方便,每次想点东西了,就把这一页撕下来填好然后交给服务员,我很好奇,有没有出现把本子都撕光的客人,还活着吗?没有被老板灭口吗?
菜品各位可以感受一下,妥妥的及格线以上,勉强达到优秀线,三文鱼腩是亮点,切的是真厚啊,老板真大方啊!
小tips:尽量饿狠了再去
千万不要去的店
华星冰室(旺角店)
拒绝理由:浪费钱
陈奕迅说“来香港没去过华星冰室就等同白来”,亲自鉴定后,我脑子里有两个推断,要么陈奕迅没说,要么就是他当时好几天没吃饭。比如这个滑蛋牛肉饭,蛋很滑,牛肉给的很多,但是平庸到了极点,任何记忆点都没有,哪怕从地球上消失了也没人会想起它。
还有这个特色猪扒包,敢问面包今年高寿?
鸡扒出前一丁是被迫肉面分割的吗?要是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。
一兰拉面
拒绝理由:我闻着就想吐
我不知道一兰拉面火爆的点在哪里,是大家觉得“来都来了,钱都花了”吗?这么腻你们是怎么吃下去的?而且还动不动就排队几个小时?说出来不怕恶心大家,我在里面都干呕了。打死我也不会再去了!刀架在老娘脖子上都没用!
LADYM
都知道海港城是香港最大的商场,逛累了可以找ladym吃块甜点休息一下,虽然要好几十港币一块,但人家用料足啊!比如这块朱古力棋盘蛋糕,表面的朱古力就好像是刚浇上去的,真正的“尽享丝滑”。
兰桂坊的QUINARY
这家店招牌非常不显眼,哪怕导航显示你已到达目的地,也很有可能看不见它,所以大家记得找这个高脚杯的LED灯牌。
为啥推荐它呢?名头太响了,排名在全球top50内,亚洲第7。环境介于闹吧和静吧之间,歌很动感,想聊天也不用在耳边吼,氛围非常的金领!为什么说是金领?因为服务员只会说英文和粤语,酒单全英文,周围的人全在说英语。懵逼,点酒只会说“thisonethankyou”,结账干脆就是挥一挥银行卡。
点的三杯酒都是店里的招牌,这杯像棉花糖的,其实全都是泡沫,一刹那的花火,怪我没有看破,才觉得它像洗洁精。
酒里放柠檬片我能理解,有芝士奶盖我就不能理解了。
见过把威士忌融在棉花糖里的吗?然后再一口干掉这瓶奶。发明这些酒的人到底有怎样的脑回路啊?美食部分就说到这里,下篇推送是购物篇,我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小店,不要以为去香港只能买大牌,有些小角落其实精彩的超乎你想象。请各位女士捂好自己的钱包,各位男士,请做好保护自己钱包的战斗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