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老字號美食

中医对白癜风 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02899159415006952&wfr=spider&for=pc

有人說,記住一個城市,是從味覺開始的。廣州是一個有著深厚美食文化底蘊的城市,要記住地道的“廣州味”,可能要從記住這裏的眾多老字型大小美食開始。

榮華樓

“榮譽麻香頤陸羽,華筵珍品醉劉伶”——位於龍津東路的榮華樓,是省內所存最老的酒樓了。年開業的它,比陶陶居還要老了4歲,是老字型大小中的長輩。榮華樓不僅是粵菜的覓食寶地,還是粵劇粵曲的傳承地,店內三樓設有舞臺,定期有粵曲表演,附近的街坊們都喜歡到榮華樓來享受一下“一盅兩件、唱曲看戲”的愜意生活。

今天的榮華樓,三茶兩市照開。那些膾炙人口的名菜美點,如“好姐魚頭煲”、“榮華金牌叉燒酥”、“榮華麻香酥”、“榮華富貴雞”、“榮華富貴月”、“八寶豬手煲”、“八寶冬瓜盅”、“ 陳皮骨”等,仍然被街坊們津津樂道。

陶陶居

已有年曆史的陶陶居,當年康有為為之親筆題名,寓意來此品茗樂也陶陶。它也是廣州近代最早期的豪華食府,其名茶美食點心名譽滿省和港澳。

不論是在廣州人還是遊客的心目中,“必吃早茶排行榜”中名列前茅的,必有陶陶居。陶陶居的早茶點心價格便宜實在,性價比高,而且出品優良,雖然每天人來人往難免略顯嘈雜,但是借此感受廣州普通人家一家大小三代同堂其樂融融的生活氛圍,豈不是一件樂事?更何況有熱乎乎的榴蓮酥、大粒飽滿的蝦餃、鮮蝦韭黃滑蛋腸、流沙奶黃豬豬包、山竹陳皮牛肉球、用料十足的及第粥……美食當前,足以讓你忽略周圍的一切。

店中主廚縱橫廚界三四十年,深諳粵菜烹飪之道。記者發現,出自他手的每一道菜,背後皆藏著經典故事。金錢鮑魚仔燒賣恐怕唯獨西關人家方知曉,它是在傳統金錢燒賣基礎上演變而來,是舊時西關貴族人家中的手工菜肴。扣過的花菇狀似金錢,以它為底,上頭搭著傳統肉餡、土魷、蝦仁和蟲草花,淋上老雞湯與鮑汁,鹹香爽口。主廚在傳統基礎上加上新鮮大連鮑,口感更升級;荷葉臘味蒸雞本是最廣式經典組合,廚師借鑒傳統粵菜麒麟擺碟法,一片臘肉一片雞腿肉一片冬菇一條蔥相間錯落,以荷葉做

容器,食材飽吸荷葉之香。

太平館

西餐廳在美食之都的廣州比比皆是,但說到最有歷史的,要數有“廣州西餐 家”之稱的太平西餐館。它於年在北京南路太平沙開業,是 間屬於中國人的西餐廳。過去,上太平館的顧客,主要是軍*要人,其次是銀行界、醫務界、知識份子和富家子弟,一些外國人也常來光顧。當年,李宗仁、宋子文、張發奎、李濟深、李漢*、林森曾是座上客。文學大師魯迅、郭沫若、鬱達夫等也曾光臨。

太平館史上值得一書的是:總理與夫人曾經三度光臨該店,還在這裏舉行了婚禮!太平館充分利用“名人效應”做文章,推出了“總理套餐”和“總理夫人套餐”以作招徠,這套餐確實引起了不少食客的注目。當年總理在此宴客吃的是什麼早已無可稽考,現“總理套餐”的內容是:一只燒乳鴿伴時菜、粟米忌廉湯、牛油餐包、雞絲炒飯、茶或咖啡外送雪糕。“總理夫人套餐”則是:扒佛羅倫斯牛柳、番茄忌廉湯及餐包、雪糕飲料。

太平館自一百多年前開業以來,紅燒乳鴿一直是它的明星菜式。太平館選用的肥鴿專門用綠豆餵養,以張炎和王澄兩位名廚烹飪手法最為精到。直到現在,太平館最受好評的菜品,還是紅燒乳鴿。除此之外,食客還可以在這裏品嘗到“焗蟹蓋”、“德國鹹豬手”、“焗葡國雞”、“煙(鮑)魚”、“烩咸牛脷(舌)”等名菜。

蓮香樓

年,在古老的廣州城城西一隅,一間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開業了,這就是蓮香樓的前身。年,蓮香樓被國內貿易部授予"中華老字型大小"稱號;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"國家特級酒家"。直到現在,老西關人還會在家中女輩出嫁時,在蓮香樓訂“嫁女餅”(四色酥餅),只有這樣才夠體面。

蓮香樓雞仔餅曾榮獲中國烘焙食品金獎,無論是買作手信贈送親朋好友,還是留作休閒小吃自己慢慢品嘗,這擁有“金牌”頭銜的“餅中尤物”都絕對是個好選擇。有人說,雞仔餅的 特點是耐人尋味。咬 口,濃烈香味如缺堤洪水奔湧而出。再咬幾口,藏在餡裏的肉香、芝麻香、瓜子仁香、欖仁香……交融在一起,香味噴射四濺,濃得化不開。慢慢細嚼下去,才逐漸從這複合香味中分辨出南乳的鹹香,蒜蓉的辛香,肥肉的甘香,芝麻的油香……。它就是這樣有深度,這樣越嚼越好吃、越嚼越有感覺,直誘得你停不了口。一餅吃完,在牙縫間、舌頭下、嘴角邊還遺留著美味餘香。實在是“餘香繞舌,三日不絕”!

蓮香樓的蓮蓉月餅,亦是廣式月餅中的翹楚。蓮香樓始終以製作純正的蓮蓉類產品為堅持,在行業裏可稱得上是鼻祖。據瞭解,蓮香樓百年以來沿用的配方中,月餅餡料中的蓮子均以湘蓮為佳。湘蓮蓮香味重,顆粒飽滿且澱粉多,做出來的蓮蓉膠性、粘性和透明性自然就強,無論是摸起來的手感和吃起來的口感,都會比其他一般的蓮子做出來的蓮蓉要好。正因為對傳統的不離不棄,蓮香樓也屢獲殊榮,成為廣式蓮蓉月餅的領導者。近期,蓮香樓的“雙黃白蓮蓉“獲得金牌月餅的稱號,“白蓮蓉”餡料也獲得了金牌餡料的美譽。

點都德

你可能想不到, 代點都德其實在年就開了,但80年來開開關關,直到年,點都德的第三代又把茶樓開起來,所以很多人的印象裏,點都德比較“年輕”。“點都德”,來源於粵語“點都得”,意為“怎樣都沒有問題”,體現出廣府人隨和務實的性格特徵。點都德是廣州市內不多的“全天茶樓”,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,早茶、早午茶、午茶、下午茶、晚茶一應俱全。

點都德的點心頗為有名,據說一直堅持店內師傅手工製作,堅決不採用半成品,其製作技藝由年流傳下來,並採用至今。「蜜汁叉燒包」、「金牌蝦餃皇」尤其出色,分別獲得了廣州越秀區和海珠區授予的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殊榮。點都德蜜汁叉燒包的製作技藝頗為繁瑣與嚴謹,其種底是由十幾年傳承下來的,稱為“老面種”。每日製作面皮時,先將新麵粉揉入“老面種”裏面,一半留作種底之用,保證“老面種”的延續,其面質要保持軟糯熟身,太老或太嫩都不行;另一半才是拿來製作面皮之用。老面加上特殊的揉面方法,使得包子口感鬆軟略帶甜味,而內餡則用肥瘦適中的叉燒制作,味香而不膩。

除了蜜汁叉燒包大獲好評以外,金牌蝦餃皇也備受饕客所愛戴。外觀透明、半月形的蝦餃皇,製作方法十分講究,不僅蜘蛛肚(外皮)要求12折以上,餡料更以1至2只蝦作為主餡,品嘗時皮薄而軟,蝦餡清爽彈牙,從內餡流出的湯汁,更具有鮮蝦、筍子的清香。

廣州酒家

廣州酒家,中華老字型大小,創建於年,以經營傳統粵菜馳名,素有“食在廣州 家”的美譽。這家已有80多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,在廣州美食之林中屹立不倒,自有它的獨到之處。

多年來,廣州酒家一直著力於鑽研烹飪技術、研發新品,創造出了不少名菜名點,如“一品天香”、“麻皮乳豬”、“三色龍蝦”、“白玉羅漢”、“廣州文昌雞”、“百花釀鴨掌”等名菜和“娥姐粉果”、“蟹肉灌湯餃”、“沙灣原奶撻”等名點,色、香、味、型、皿俱佳,受顧客喜愛。

廣州酒家不僅代表著粵菜的頂級水準,同時也傳承了傳統粵式茶樓文化,早茶水準也是 。懂行的食客一入門直奔三樓而去,坐下便熟稔的拿起點心單開始點餐。筍尖水晶鮮蝦餃是必吃的,鮮蝦和筍尖的搭配非常妙,餡兒裏筍尖很多,吃起來特別清鮮; 鮑汁叉燒包,包面平滑細膩,面皮吃起來很鬆軟,肉糜和醬汁融為一體,濃稠又不失質感;另外如瑤柱魚籽幹蒸燒賣、八達醬皇豉汁蒸排骨、XO醬炒蘿蔔糕、經典蟹肉灌湯包等都是比較推薦的名點。

南信牛奶甜品專家

南信始創於年,創始人為順德大良黃景雲,20世紀初在大良首創“民信”甜品店,後來增開“南信",直到年廣州店創建,終於一舉天下知。

作為廣州出品最豐富的糖水店之一,南信擁有數十種甜品可供選擇,包括鹹煎餅、牛三星等各式傳統小食,還有艇仔粥、青菜、燜牛腩等茶點,應有盡有。招牌雙皮奶是幾代廣州人鍾愛的味道,用水牛奶製作,表面一層固體清新而不粘膩,入口超級綿密,甜度適中,冰鎮過的呈布丁狀,更增Q彈感,吃過難忘。

牛三星湯也是南信的招牌之一。牛三星即牛心、牛肝、牛腰,能帶出“做人腰(要)有心肝,即飲水思源”的傳統道理。秘制的牛腩汁入口濃而不膩,新鮮的牛三星在開水中迅速燙熟,加上韭菜,最後放入牛腩濃香四溢的湯汁中,爽口彈牙,肉質鮮美。

八珍煎餃

“八珍”飲食店在解放前就有此名號,但究竟由誰創建已無從考究。當時位於高第街旁的“八珍”始創於年,原名“八珍菜館”,是當年公私合營的產物,以經營廣式傳統小吃為主打。“八珍”在廣州,幾乎就代表了那碟金黃皮脆,肉鮮美味的煎餃。沒有廣告的刷屏,沒有特別的行銷,這款傳統美味六十年“始終如一”,這個“始終如一”是指喜歡它的街坊們。

相對於普通的餃子店裏十幾甚至幾十種餡料口味,八珍餐廳顯得尤其“任性”。店裏只賣韭菜鮮肉餃和玉米鮮肉餃,食客只能二選一,非此即彼。煎餃上桌,一個個金黃誘人。但和其他餃子店不同,八珍煎餃上桌的時候,卻是一個個“趴著”的,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小孩。這麼奇特的上桌方式,到底是為什麼呢?店員介紹說:“八珍煎餃只煎底面,正面餃皮煙韌,底面煎得金黃香脆。如果正面上桌,香脆的底面朝下,大家要放醋和辣椒醬的時候就會浸軟香脆的一面,影響口感。所以八珍的煎餃都是反面上桌,食客再添加醬料,都不會影響八珍煎餃香脆的口感。”

那麼好吃的八珍煎餃,難道是用了什麼珍貴食材?其實八珍煎餃的食材都是極普通的——肥瘦豬肉、韭菜、五香粉、胡椒粉、白糖、鹽等普通食材,但新鮮是八珍的首要教條。餃子皮用高筋麵粉揉搓,比一般的蒸餃、水餃要皮厚,用油煎後,皮面吃起來相當香脆。

陳添記

“陳添記”於年創辦,位於老西關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中。店面雖然簡陋,人氣卻一直很旺。多年來,陳添記堅持只做三樣美食:魚皮、艇仔粥和豬腸粉。據說這裏有全廣州 吃的爽魚皮,要保證魚皮的新鮮爽口,必須在魚還鮮活的時候,一次把魚拍暈,刮魚鱗、取魚皮,用熱水汆燙過後要馬上放入冰水裏浸泡,然後再放到冰箱裏冷藏,以確保它的口感。另外,為了保證魚皮的完整性,無論是下刀的位置還是方法,不練個三五年,是無法做得到的。

雖然爽魚皮名聲在外,在老食客都知道,陳添記的艇仔粥也是必吃的。陳添記的掌門人明伯自小跟父親做艇仔粥,談及做粥的心得,他就強調是“比心機”(用心),用優質大米配以豬骨、魷魚嘴熬三至四個小時的粥底,配以新鮮魭魚片、叉燒、浮皮、海蜇、魷魚須、油條若干。更有特色的是,是自明伯的父親那一代首創的秘招——採用水缸來熬粥。明伯說,採用水缸熬出來的粥口感會比較綿(稠),也保留了粥味。熱滾滾的粥點綴著蛋絲,集眾多物料之長,細品一口,綿滑細膩,入口即化,但粥的鮮味仍在在口中回蕩。

廣州的老字型大小美食,其實還有很多,它們正靜靜的佇立在城市的某個角落,等待著我們去發現、去品嘗。遺憾的是,在廣州現代化的歷程中,有很多老字型大小已經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,處於消失的邊緣。期待這些老字型大小,在堅持傳統的同時,也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,將“老字型大小”的榮光,繼續傳揚下去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incangjk.com/afhpz/1758.html

当前时间:


冀ICP备2020029241号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