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连工作半年后,决定去另一座城市打拼,离开之前,一位同乡叔叔要给我送行,放弃了在大连吃过多次的海鲜刺身和烤鱼,他选择了一家港式茶餐厅。
我们坐下不久,先送上来的是两只看起来料理非常简单的海参,海参发的很好,但是只浇了简单的汤汁,摆盘也只有旁边有一朵小花做装饰。
叔叔解释说,按咱们家乡的风俗,无海参不成席,为了显得正式一点,所以点了这个。
我一边感叹着叔叔何必如此客气,一边夹起来咬了一口,居然一点腥味都没有,海参本不容易入味的肉里,居然浸满了鲍汁的鲜甜,混合着浇在外面的金色汤汁,形成了一种浓郁的口感。
海参味列各类山珍海味中的“八珍”之一,具有多种补益养生的功效,偶尔吃一吃,对身体还是很好的。
确实,在我们家乡,婚丧嫁娶,一般头三件会上鲍鱼海参和对虾,虽说是山珍海味,但因为海边养殖的本就较多,还有不同尺寸可以选择,平均每人三四十元的成本就足够保证体面和规矩了。
但是这个东西不能给小孩子吃,小孩子火力壮,叔叔带来的小儿子6岁,怕他馋,叔叔只是给他浅尝了米粒大的一点点,没过两分钟就流了鼻血。但是对于身体正常的人来说,偶尔吃一次,海参还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补品。
可惜,这个东西不容易做,入味儿很难,如果处理不好,还会有一点腥,所以把这么大只的海参去腥做得这么彻底,就能足见这家餐厅的功底。
我跟叔叔说起,除了眼前这一只,曾经吃过最好吃的海参,是之前在家乡一家餐厅吃到的海参炒饭,把海参切到跟米粒同样的大小,然后下了同样切细的木耳、*瓜、胡萝卜、葱花、鸡蛋等很多辅料,和米饭一同炒至入味。
因为切得比较细小,所以海参吃进了调料的味道,本身的腥味也被去掉了不少,反而给米饭中增加了滑嫩的口感。一小碗饭看起来油亮亮的,餐前吃下胃里非常舒服。
接下来上了餐前小点,是加了*油的菠萝包。菠萝包像是刚刚烤制出来的,温度比较高,外壳一摸就感觉会很脆。
夹了一块完整的*油在里面,*油借着面包的温度,一点点融化进面包里,直接和着*油咬一口,外表酥脆的面包恰到好处的甜和*油的香混合在一起,不但不会觉得腻,醇厚的牛奶精华被加热融化散发出的香滑,让外酥内软的面包都染上了幸福的味道,味蕾和胃一下子就被打开了。
吃粤菜,叉烧是必不可少的,因为我们人少,所以点了一个拼盘,拼盘里面包含了叉烧肉、叉烧鹅和叉烧鸡。感觉除了直接做半成品的店,一般广式茶餐厅的都是请的专业的粤菜师傅,他们做的广式烧腊都是相对地道的。
烧鹅皮酥肉弹,烧鸡也不是传统的咸香味道,所有的烧腊都是干红油亮,带着甜味儿和酱汁的味道。
叉烧鸡的味道不是很特别,我最喜欢的要属叉烧肉了,据说做叉烧肉效果最好的是位于猪颈后的梅肉,这里的脂肪相对较少,又不是纯的瘦肉,,三肥七瘦的比例,刚好能让肉既不过柴又不过腻。
烧腊一般是先用酱汁腌制一段时间,然后再放到炉里烤,口感上会有点像过年的腊肉,晾出来的有嚼劲的感觉,皮刷了蘸水再烤,鲜红油亮,一口下去,牙齿先切断的是酥脆的外皮,然后被甜味激发出的肉香才会在口中蔓延开来。
青菜我们选的是很常见的白灼青菜,但是因为广式茶餐厅比较精致,所以这盘青菜上来的时候是放在冰块上面的,焯过水的青菜颜色透绿,吃进嘴里是汤汁的咸鲜,混合着青菜的冰爽,口感十分独特。
来到广式茶餐厅,必不可少的是各种分量不大但样子精致的小点,水晶虾饺、烧麦、肠粉和糯米鸡。
虾饺的皮很薄,一笼四个,在小小的蒸笼里面晶莹透亮,泛着熟透的虾仁,诱人的红色,一口下去就能吃到一颗大虾仁,如果比较烫,则需要先把皮轻轻地咬破,把那一口咸香的汤汁吸出来,然后再整个放进嘴里。
肠粉的皮和虾饺有些像,因为点了虾饺,所以我们肠粉的馅料选择了简单的玉米和青菜,混合简单的汤汁,一口咬下去,只剩下皮的嫩滑口感和咬碎玉米青菜之后渗透出的食材本身的甜香,这种纯粹的口感和味道,也只有粤菜才能吃到。
整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那一大碗白粥,粥的口感很奇特,里面的米是碎的,我以为是先把米粒打碎,然后才煮成这样。
叔叔告诉我,广式的白粥都是直接用大火生滚,是完整的米粒经过长时间的大火熬煮,自然碎成这个样子的,不但能吃到米花,还能品出清爽和甘香。
叔叔说,你的胃从小就不太好,今天之所以选这里,除了想让你吃得舒服,也想让你学学这个白粥的做法,没时间的时候,找个差不多的店打包一份也好,这粥养胃,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。
未曾提起的离别愁绪瞬间满溢,夹杂着在陌生的城市还有长辈关心的感动和幸福。离开大连许久,那碗白粥的味道,现在回味起来依旧暖胃暖心,让人充满力量。
#美食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