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9月的广州琶洲,可谓吃货们的天堂!各大食品展览会与烹饪大赛纷纷集结于此,展开一场振奋人心的美食对决!香气缭绕整个会场,盛况空前!
9月6日,中国(广东)点心创新技能大赛正式开锣,全省各地餐饮行业的30支精英队伍,60位经验丰富,创意十足的点心高手参与了本次大赛。经过层层激烈的比拼,最终,来自深圳市行膳餐饮研究院的苏卓均大厨及其助手陈大创,在本届“粤菜师傅点心技能大赛”中荣获第二名的优异成绩,此番荣誉不仅是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褒奖和认可,更是对行膳餐饮研究院厨师水平的充分肯定。
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行膳苏卓均大厨的精神世界,了解美食背后的情怀和故事,让味蕾跟随眼睛一睹美馔。
苏卓均于年8月份加入行膳餐饮研究院,担任点心主厨一职。入职一年多以来,工作严谨、细致,认真!凭借十余年的从业经验,不断追求更好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点心制作技能,获得了领导认可及食客们的追捧,在公司发光发热的同时,也收获了许多荣誉。
深圳行膳餐饮研究院点心主厨、研发导匠人匠心追求极致
当问及何种契机选择当一名点心师时,苏卓均表示一次偶然的机会,去探望堂哥,亲眼目睹其制作虾饺、烧麦等各种点心的过程,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!从一个面团到各型各色的精美点心的奇妙变化,让他深深着迷……此外,身边的家人也有从事厨师类工作。“一入点心深似海,从此其他是路人。”苏卓均便开始了对电信技术的漫长学习研究之路。
苏卓均坦言,点心起源于早茶文化。在过去,人们来到茶楼,品一壶好茶,再点上数笼点心佐茶,是一件体现粤人生活的消闲活动。别看这小小一件点心,技艺细致,手法繁琐,无一不展示点心师傅的匠人之艺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不少茶楼的点心已求快不求精,丧失了这一传统手艺的精髓。
“做菜如做人,菜品即人品”,做菜不难,难的是懂得做菜的真谛。苏卓均如是说,“我时常让自己融入所做的菜肴中,既要五味调香,又得色香俱全,如同做人一般,既要外表大方得体,又要内心纯良”。
创新与融合未来膳食新趋势
“一成不变必定会被这个市场淘汰,一万个人就能做出一万种不同口味的叉烧包。”问道苏卓均对于本次获奖有何感悟时,他直言,对叉烧包有了重新的定义。“传承不忘本,创新不守旧才是点心制作的精髓所在。在对传统工艺的坚持下,还要根据当前人们的健康状况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,不断地对配方进行改良,注入新鲜元素。“
“但始终,任何创新都要基于传统,所谓的创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研发。“苏卓均认为,未来的餐饮趋势将会更倾向于健康、绿色、简洁……但是菜品的口味必须要让食客有记忆点,才能产生共鸣。他也正一直朝着这方面不懈努力。
业精于勤,行成于思
在厨圈摸爬滚打多年,苏卓均目前也已小有成就。然而,他深知,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,每个菜系都在变。苏卓均说道,“壮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。在来到行膳餐饮研究院之前就与现在的高炳桓总厨相识,他对我职业道路的影响,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点心大师,不仅要会做,还要做好。把简单的事情做好,才是最难的事情。”
“我当时在深圳厨师的一次聚会上与高总厨交流,行膳餐研究院的各种创新模式和学术交流机会深深吸引了我。如愿来到这里为广大食客服务。在他的带领下,每道菜我都尽力做到完美。因为高总厨是一个追求细节美的人,有时忽略了细节,他总会鞭策提醒我,助力我的快速蜕变。与他共事的这些年,让我的人生也受益匪浅。”
“做我所爱,爱我所做”
苏卓均在十余年的从厨经历中,个人收获也颇为丰富。他不禁感慨道:“人生就是一道完美的大菜,你需要将恋爱的甜,拼搏的咸,失意的苦,委屈的酸,巅峰的辣……按比例调配,浇到对生活充满无限渴望与希望上,品尝的人是自己,点评的人也是自己。在厨房的世界里,书写一个个点心的故事,记下一件件喜欢的点心,做出一道道绝世的佳肴,只希望,留给他人永生难忘的余香。”
在谈及如果不做餐饮会选择做什么行业,最希望拥有什么本领时,苏卓均微笑着说,“我会选择做一门手艺,最希望拥有的本领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在烹饪上更上一层楼吧,因为烹饪已经在我的血液里。”由此可见,在苏卓均的认知里,厨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职业,更是一种人生。
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
在行膳餐饮研究院,还有很多像苏卓均师傅这样优秀的大厨,他们默契配合、互相鼓励,怀揣“工匠之心”饱含热情地工作,秉承了工匠精神中“摒弃浮躁、踏实务实”的理念,不仅对得起行膳的品牌精神,更不负内心对“厨艺”二字的……。
所谓的英雄不论出生,传奇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平凡的故事,之所以成就今天的一切,都是因为怀揣着梦想,又因好学、好强,在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坚持,才有了今天不凡的成绩!
在行膳,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用努力造船,用梦想做帆,与风浪搏击,不服输,不后退,不气馁,才得以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人生故事。愿流年不负、岁月可期,更愿所有的行膳人都能跟随内心的向往,大胆追求梦想,在行膳平台上沉淀发展、发光发热,拥抱更美好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