舌尖上的码头与江湖你最喜欢武汉的哪一

该图片源于网络

有一句名言想必大家都很清楚。谓之:欲栓住其心,必先征服其胃。

什么?没听过?

没听过就对了,因为这是我刚刚归纳的。

至于它的源文件,应该不用多解释了吧。

只所以爱上武汉这座城市,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美食。告诉你一个秘密,我的胃已被征服了三十多年了。

老通城的豆皮,四季美的汤包,小桃园的煨汤,顺香居的烧麦,谢荣德的面窝,蔡林记的热干面,田启恒的糊汤粉,福庆和的牛肉豆丝等等等等,太多太多了。有人做过统计,武汉的传统美食不下数百种,每天吃一样,一年都不会重复。

有人问,怎么会这么多呢?这大概和武汉的地理位置有关。武汉位于我国中部,九省通衢,交通便利,汉口是古代四大名镇之一。不同文化在这里融合,注定了武汉必定会海纳百川,具有很强的包容性。陕西的饿们,河南的俺,上海阿拉在这里共生共存,慢慢地汇聚成武汉的我们。四海八荒的人们汇聚江城的同时,各地美食也随之而来。兼收并蓄,经过不断地融合改良,慢慢就形成了具有武汉特色的美食。

该图片源于网络

众多的美食中,名气 的当属热干面了,据说还被评为全国十大名面之首。关于热干面的由来,有二种传说比较靠谱。其一是说在上世纪30年代,汉口有一名叫李包的食贩,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,整日为生计劳碌奔忙。为防止卖剩的面条变馊,每天会煮熟后摊到案板上晾干,一日不小心把油壶碰倒,搞的面条上全是油,无奈之下,只好把油拌匀重新晾放。第二天早上,李包将拌了油的面条在沸水中稍烫便沥干入碗,放入卖凉粉的佐料,顿时热气腾腾,香气四溢,引来路人争相品偿,交口称赞。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,李包灵机一动,热干面三字脱口而出。从此,热干面开始在当地流行开来。几年后,一位蔡姓商人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了一家热干面馆,取财源旺盛之意,起名蔡林记,后来生意越做越好,蔡林记逐渐成为武汉热干面的代表。

另一种说法大同小异,只是故事主角变成了蔡明伟。

武汉的街头,李记热干面馆、蔡记热干面馆随处可见,李包和蔡明伟后人互相较劲,努力地证明自家才是热干面的正宗。你还别说,这两种招牌的热干面馆生意都挺红火。

作为武汉人过早的 ,热干面已成为城市的名片。筋道的碱面,爽口的辣萝卜丁,提味的小葱,香气四溢的芝麻酱配在一起,看起来格外诱人。嚼一口唇齿留香,那感觉就如同打麻将听了头---别提多爽了。每家店里都配有辣椒油、芫荽、酸豆角、陈醋等,你可以按需求随意添加。

次吃热干面给我的感觉并不好,后来怎么喜欢上的已经记不清了。最开始的单位在红钢城,为了偿偿正宗的热干面的味道,星期天和同事跑到汉口江汉路,又是转车又是转船的,来回要折腾好几个小时。每次出差回来, 件事情就是来碗热干面过过瘾。

做热干面是要技术的,仔细观察一下,你会发现有的热干面馆排着长队,有的热干面馆门可罗雀,现在想起来,我 次吃热干面遇到的可能是个水货师傅。所以,大家以后到武汉吃热干面,一定找人多的馆子。

吃完了热干面,恐怕大家还意犹未尽,那就再上盘包子吧。

图片源于网络

武汉的包子种类很多,大包、小包、煎包、蒸包、汤包应有尽有,其中四季美的汤包最为有名。与北京的庆丰包,天津的狗不理,广东的叉烧包,扬州的三丁包一样,四季美汤包具有武汉的地域特色。四季美汤包是在苏式汤包传统做法基础上不断改进而来,有近百年的历史,以皮薄、汤多、馅嫩、味鲜等特点而闻名。

四季美汤包选料严格制作考究,熬汤的肉皮必须 新鲜,选用一指膘的上等腿肉做馅料,连蒸包时的火候都有严格的规定。

透过薄如蝉翼的包子皮,好象可以看到里面滚动的汤汁,轻轻地咬上一口,鲜味即刻充斥了你的味蕾,闭上眼,此刻的你会忘掉周围的一切。这么说或许有点夸张,但我实在没有能力描述那种奇妙的感觉。

不能再写下去了,口水都快流出来了。

由于成本的原因,四季美汤包的价格不像其它美食一样亲民,偶尔吃几次解解馋还行,如果想经常光顾,那就要看你的荷包里装的是不是夏天了。

读了这篇文章,是否让你产生了马上买火车票的冲动?

一篇文字出笼,不知要改多少遍,如果喜欢,请在评论区留言,不喜欢也请写下你的看法,我会不断努力改正。多谢支持!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incangjk.com/afhpz/3948.html

当前时间:


冀ICP备2020029241号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