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部《狂飙》带火了广东美食,猪脚面、功夫茶、糯米鸡,以及让广东人意难平的那碟肠粉。
《狂飙》导演可能没有意料到,原本为了不让酱汁溅到脸上,让演员干吃肠粉,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。所有广东人看到这里,都没心情管剧情,都在对着屏幕喊:你忘加酱啦!然后急忙上网科普,怕广东的美食被误解。
网上吵成一团,北方朋友很疑惑,没加酱有什么大不了的,高启强大年夜吃饺子不也没加醋。这里要严正声明,还真不一样。饺子没醋,面条没蒜,只是香味少一半,而肠粉没汁,是完全没味了。因为肠粉本身是没下盐的,你想想你炒菜或煮面不下盐,能吃得下去吗?而饺子馅本身就下了盐的,不蘸醋,只是少了醋香。实际上,很多广东人吃饺子,就是不蘸醋的。
广东猪肠粉,全靠酱汁调味道肠粉之所以成为广东美食,是因为它很好体现了粤式饮食的特点:原汁原味。对广东人来讲,美食的最高宗旨,是最大化展现食材自身的味道,不管是顶级的食材如松茸、帝王蟹,还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油菜心,都值得拥有自己的味道。粤菜偏清淡,正是出于对食材本身的尊重,比如清蒸鱼、炒菜心、白灼虾。像东北那种一锅乱炖、四川麻辣火锅,广东人看来,是糟蹋食材。这里不是说乱炖和火锅就不好吃,而是这种过度加工,使食材失去了自身的味道。
在广东,肠粉是早餐的主角,也是闹市街头最具烟火气的风景。想象一下,冬日寒风中,冷清的大街上,看见一间早餐店门口飘出阵阵白烟,便知道有饱暖鲜香的肠粉可吃了,一天的工作压力也觉得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。
广东人过早肠粉的工艺其实不复杂,一架肠粉机,一桶米浆,几个馅料,一碗酱汁,平均2分钟一碟。广东城市的街头巷尾,几乎每家早餐店都会做,卖得好的店家,每天超过份,非常稳定的现金流。一些经典的肠粉店,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,像广州最出名的银记,佛山的南善,深圳的威记,都伴随了一代代人成长的记忆。
银记布拉肠,肠粉的“*埔*校”这么一碟普普通通的肠粉,为何会让广东人钟情一辈子?
肠粉的材料构成三部分:米皮、馅料和酱汁。米皮按不同地区成分有区别,广州西关用老米,粘米加玉米淀粉,潮汕肠粉爱加番薯粉。米浆细腻有米香,嫩滑而不烂才是上品。一些店家会打出石磨米浆的口号,据说石磨的米皮,更加细腻嫩滑。
石磨米浆馅料是店家自由发挥最多样的。除去最基本的鸡蛋肉沫,可以从青菜斋肠到顶级海鲜肠,海陆空一肠包天下,任君选择。有牛肉、猪肉、猪肝、猪腰、排骨、叉烧、虾仁、鸡蛋、油条、蚝仔……配料五花八门,不仅可以单点还可双拼三拼。再加上几种蔬菜的组合,选择困难者患者大概会当场昏厥。潮汕的海鲜肠粉甚至有加鲍鱼和龙虾,售价元店家还说只是赚手工费。
售价80元的海鲜肠把馅料裹在洁白的米皮里,从蒸屉出锅后,师傅利落地给它斩成几段,盛到盘子里,便是最后一步了——淋酱汁。
酱汁被称为肠粉的灵*,一些老牌的肠粉店,都有自己独门秘方。好的酱汁鲜美而不过咸,一点微甜回甘带来舌尖的余韵,把米皮的米香和馅料的味道发挥到极致,即使肠粉裹满酱油也不觉发咸。酱油没调好,前面的努力全白搭。
一般来说,酱汁用骨头熬汤底,热锅下油,爆上香葱、香菇、虾米、生姜、大蒜,再配上生抽、老抽、料酒、蚝油、白糖、食用油、盐,最后生粉勾芡,就可以起锅备用了。所以虽然一碟肠粉只要2分钟就能出锅,其背后的功力全在那一碗不起眼的酱汁呢。
平凡的肠粉,功力都在看不到处肠粉的这种低调风格,像不像网上爆火的那位广东拖鞋土豪?
低调的广东土豪:背心10元,短裤20元,拖鞋15元,手表20万